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0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多来源、难以集成综合利用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可视与计算查询系统。首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定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联关系构建技术:自适应四叉树编码技术、扫描线技术、几何匹配及语义匹配技术。最后,为实现关联关系的直观展示,设计了原型系统。关联技术的提出可建立起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原型系统的构建也为用户综合利用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及数据查询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2.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探究中国“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显著网络特征,可划分为“净溢出”“经纪人”“主受益”以及“双向溢出”四大类型板块,并且板块内部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对“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对“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抑制作用,随着地理距离的不断增大,“互联网+”的知识溢出和流动效应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103.
唐志鹏  邹嘉龄  孙威 《地理科学》2018,38(2):242-248
利用海关信息数据、统计年鉴数据、相关贸易指标以及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云南省与东盟之间的出口贸易特征,出口带来的经济和就业贡献。结果表明:云南省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依赖关系显著增强,但是与东盟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同时云南对东盟的出口产品出现升级特征,由矿产品、化工产品为主的出口转向了以农产品、电子制造产品为主的出口。云南省出口东盟农林牧渔产品对本省经济和就业贡献率最大,对农林牧渔产品深加工,有助于云南省的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LYP/aVDZ方法对[Li_2SO_4(H_2O)_n]~0(n=0~10、18)水合团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结合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CPMD)模拟了不同浓度的Li_2SO_4溶液结构,目的在于理解在Li_2SO_4溶液中离子间缔合相互作用及可能存在的物种。研究发现,对于[Li_2SO_4(H_2O)_n]~0(n=0~10、18)水合团簇,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比双配位双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更稳定,溶剂共享离子对结构最不稳定。同时,CPMD模拟结果表明,在3.09和3.17 mol/kg的Li_2SO_4溶液中,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仍然是主要物种。以上结果表明在饱和的Li_2SO_4溶液(3.16 mol/kg)中,Li~+和SO_4~(2-)离子间的相互缔合作用主要以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的物种存在,而具有双配位双齿螯合离子对结构的物种占少数,溶剂共享离子对结构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5.
The interprovincial terrestrial physical geographical entities are the key areas of region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interprovincial terrestrial physical geographical names (ITPGN) from three aspects: numerical features, spatial variance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TPG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regional management were further discussed. GIS technology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distribution of ITPGN, analyz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PGN. A total of 11,325 ITPGN, including 4243 water ITPGN and 7082 terrain ITPGN,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database of “China’s Second National Survey of Geographical Names (2014-2018)”, and the mountain geographical names were the largest type in ITPGN. Hunan Province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names in China, and Shanghai had the smallest number of the names. The spatial variance of the terrain ITPGN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water ITPGN, and the ITPGN showed a significant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In addition, the relative elev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had an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TPGN.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ccurred in the regions where the relative elevation was between 1000-2000 meters, and where the population was between 40-50 mill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ITPGN as management units, optimize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TPGN, strengthen the naming of unnamed interprovincial terrestrial physical geographical entities and balance the interests in the controversial ITPG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GIS and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ful for the research of ITPGN and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targete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to realiz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interprovincial regions.  相似文献   
106.
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资源描述框架(RDF)设计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模型,根据地理空间元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义相关度的计算,以构建以元数据为节点、元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为边、语义相关度为权重的关联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一个节点是一个地理空间元数据的资源描述图,包含属性特征(数据来源、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内容)及其关系特征(元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相关度)。实验及其分析表明,地理空间元数据关联网络可以有效地支持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关联检索、推荐等应用,这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元数据检索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7.
“Satoumi” is a Japanese term meaning a seascape where human-ecosystem interaction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bio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thus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ts ecosystem services. However, this definition does not do justice to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concept, and the holistic ideas and related valuable practices promoted by the term, applicable to fisheries science, contributing thus to the neglect of the term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commercial,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related to Satoumi, based on actions implemented by Fisheries Cooperative Associations (FCAs) of different prefectures in Japan. The examined case studies are bottom-up initiatives undertaken by Japanese fishermen and constitute effective means towards sustainable and competitive fisheries management. Such initiati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seminat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Satoumi approach in Japan, and promote therefore its adoption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as well.  相似文献   
108.
王慧  张科灯  万欣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573-3579
本文利用CHAMP卫星以及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GITM)来研究太阳活动低年(2007—2009年)中纬热层大气质量密度(ρ)的经度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ρ存在明显的经度单波结构(单峰和单谷),且南北半球反相,波峰和波谷随着地方时增加而向东移动;(2)模拟表明离子拖曳效应在ρ结构差异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亚地区电子密度经度差异性较弱,不足以影响ρ经度分布,导致该地区ρ经度差异不明显;(3)在磁中纬地区,太阳天顶角的经度差异可达20°~30°,太阳光加热的经度不均匀性是导致ρ经度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利用DMSP F13和F15卫星观测数据,对2001—2005年58个磁暴(-472 nT≤Min.Dst≤-71 nT)期间高纬顶部电离层离子整体上行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观测表明,磁暴期间,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主要发生在极尖区和夜间极光椭圆区.在北半球,磁正午前,高速的离子上行(≥500 m·s-1)多集中在65° MLat以上;午后,高速离子上行区向低纬度扩展,上行速度要略高于午前;在南半球,磁午夜前,DMSP卫星在考察区域内几乎所有的纬度上都观测到了高速上行的离子;午夜后,各纬度上观测到上行离子的速度明显降低.离子上行期间,DMSP卫星在极区顶部电离层高度上也频繁地观测到电子/离子增温,且电子增温发生的频率要远高于离子增温.O+密度变化分析显示,DMSP卫星磁暴期间观测到的上行离子更多地源于顶部电离层高度.这些结果表明电子增温在驱动暴时电离层离子整体上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 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 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